【纽约风情】
纽约商人之家: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
文/曾莲
【大纪元2025年07月22日讯】在纽约曼哈顿市中心,一座看似与时代脱节的百年老屋静静伫立,那是19世纪商人家庭的遗世居所——商人之家博物馆(Merchant’s House Museum)。这座唯一原址保留、原貌保存的内部装潢与家族遗物,不仅是美国城市住宅发展的缩影,更见证了几代人在此生活、兴衰与离散的痕迹。
尽管这座老房子在历史价值上无可取代,但却正面临最严峻的存亡关头。一家开发商计划在旁边建造一栋庞大的七层建筑,这项工程正威胁着其结构稳定,长年资金拮据也让博物馆的日常维运步履维艰。这不仅是一场对老屋的抢救,更是一场对历史记忆、城市灵魂的守护。当城市高楼不断崛起,我们是否还能留住那扇通往旧时光的门?
![图片[3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1-9358ef575c7e4df69ee541f32279a97a-600x450.jpg)
守护家族百年历史
踏进曼哈顿东四街29号的砖制宅邸,时间仿佛凝结在十九世纪中叶。会客厅的钢琴传来柔和的音乐,屋主的洁白婚纱,餐桌上整齐叠放的餐具,桌面上待阅读的书籍,厨房内待洗的碗碟⋯⋯这是纽约市唯一一座从19世纪保存至今、室内陈设与原屋主家庭的家具、装饰品、日常用品、衣物与私人用品全数保留原貌的住宅。
![图片[4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2-3cff5e2410c49b700f5cfcaf26d45d0d-600x450.jpg)
1798年,年仅18岁的西伯里・崔德威尔(Seabury Tredwell)从长岛农庄来到纽约,从五金批发起家,创业有成。1835年,他以当时高达18,000美元的价格购下这栋宅邸,这里邻近华盛顿广场,是纽约新贵云集的上流住宅地段。然而,1865年,正值美国内战结束之际,西伯里过世。战后,不仅崔德威尔家族的命运发生巨变,连带他们所处的街区与整个国家也经历剧变。
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,美国制造业迅速发展,“精品商店”、剧院、沙龙、美术馆与高级旅馆陆续北移,让市中心愈加繁华。包括库珀联盟学院(The Cooper Union)与阿斯特图书馆(Astor Library)等新公共建筑也落户附近,改变了社区性质,从安静住宅区转为文化重镇。许多家庭也因此搬往更北的高级地段。尽管不少富人迁出,崔德威尔家族却选择留在四街。他们于1850年代重新装修住宅:安装煤气灯、粉刷各房间,并为正厅添购流行的新式家具。
![图片[5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3-adec4912c9afb89c7a47f95189dc2526-600x450.jpg)
![图片[6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4-e562c0576847e7cd12e1ccff062db174-600x450.jpg)
崔德威尔有八名子女,其最小女儿洁翠德(Gertrude Tredwell)于1840年在这里出生,一生未嫁。在她的父母、兄姊都过世后,她一个人独居在这栋宅邸里24年,于1933年逝世于楼上的卧房,享寿93岁,为这座宅邸近百年的家族居住画下句点。她在世时致力于保持家产的完整,一手守护父母所遗之物。当邻近宅邸纷纷遭拆或改建,这座宅邸却因洁翠德的坚持,得以原貌保存。
![图片[7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5-edd09282d2baa7022c5278bd93f11fb0-600x450.jpg)
1936年,洁翠德的外甥孙乔治・查普曼(George Chapman)将此处改建为博物馆,自此对外开放,成为全美少数几座展示原始十九世纪家居生活的博物馆之一。它不仅保存了房屋本体,更保存了一种生活方式与时代气息,让今日观众得以步入一个冻结的时空,近距离窥见一户富裕商人家庭与其爱尔兰籍女佣于1835至1865年间的日常。这段时期,正是纽约由海港商埠转型为繁华都会的关键年代,也因此被誉为美国的“商业中心”。
![图片[8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6-546d286d8163538dba6f834ca05f64f4-600x450.jpg)
城市遗产面临威胁
商人之家是纽约市首批获得地标认定的建筑之一,不仅建筑外观受保护,其室内空间与装潢同样列入地标保护名单——全市仅有六座住宅具此殊荣。内部希腊复兴式风格的家具、上千件原始家饰与服装,包括一件1813年的礼服与一套1872年从巴黎购入的婚纱,皆属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。
![图片[9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7-fdd11b02b5a69de4ed9df38f27a73ab7-600x450.jpg)
厨房里的火炉、二楼厅堂的吊灯、四楼女佣房间的铁床与洗脸盆,皆以《历史陈设计划》(Historic Furnishings Plan)为依据进行修复。为重现1850年代的面貌,策展团队要研究地板上钉孔的痕迹,作为选择符合时代风格地毯的依据。还计划粉刷客厅,以及为卧室、走廊与楼梯铺设新地板材料。然而,这一切修复工程已被迫暂停,因为团队正在对抗来自隔壁开发商建屋的威胁。
![图片[10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18-55585422ad52f76f56d4bae5755bb4d5-600x450.jpg)
如邻近楼盘开始兴建,地基深挖恐损及商人之家的结构稳定。新的开发设计比先前计划的酒店更高、更大,楼高达94呎5吋,再加上一个电梯机房,整体高度将超过110呎,基地范围也更深。其体量与高度加剧了对商人之家的威胁。
多位建筑与土壤专家警告,原建筑脆弱不堪,任何施工震动均可能损毁墙面、粉饰与天花结构,最坏情况甚至是整体倒塌。即使建筑幸存,博物馆也将被迫闭馆两年以上,以搬迁3,000多件文物、加装保护棚架与进行结构巩固,总成本估达五百万美元。对一间小型非营利机构而言,几乎是无法承受的灾难。
自2012年起,商人之家便不断为存续而奋战,至今已投入逾百万美元于法律诉讼与评估工作。尽管社区、文保组织、民选官员与专业团队一致反对,然而在2023年12月,地标保存委员会(LPC)仍批准开发案,震惊历史建筑保护界。
![图片[11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20-9744fbfe6d0b7e2fa04b155df349204b-600x450.jpg)
![图片[12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21-e7fe2d5611a653e8faca609dff14e269-600x450.jpg)
![图片[13] | 纽约商人之家博物馆 一栋十九世纪老宅的求救声 | 第五纽约](https://i.epochtimes.com/assets/uploads/2025/07/id14557522-875a84e1e01a0dd43ef622d1333fe128-600x450.jpg)
城市灵魂的试金石
商人之家不只是一幢老房子,它是纽约城市演进的缩影,是一段家族记忆的容器,是爱尔兰女佣与资产阶级家庭共同生活的证据,是历史、文化与建筑工艺交织的总和。
在全球都市化浪潮下,土地被不断重新定义、推土机将记忆夷平,商人之家以静默之姿提醒人们:城市不只是建筑与资本的集合,更是世代记忆与文化根基的承载。
TripAdvisor ranks Merchant’s House Museum
|
Interested in visiting with a group larger than 10 people?
|
暂无评论内容